近年來,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,鋼結構廠家“走出去”的步伐開始加快。隨著”一帶一路”戰略的提出,它就如同巨石擊水,在國內外激起了巨大的反響。不僅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歡欣鼓舞躍躍欲試,而且一些“一帶一路”區域外的國家也千方百計想參與進來,搭乘“一帶一路”的順風車分享發展成果。走出去?可能有人會說,談何容易,走出去的問題,一直是中國企業發展面臨的一大“痛點”?,F在國家明確提出了“一帶一路”戰略,如何走出去?走出去后如何保證利益共贏?海外資產如何保全?一系列有關“走出去”的問題再次擺在了我們面前。為什么還要走出去呢?
目前,中國鋼結構產業正經歷著轉型陣痛,突圍升級面臨著巨大挑戰:產能過剩矛盾突出,中國環境承載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,鋼結構產業面臨史上最嚴厲的環境治理壓力。另外,不少鋼結構企業對轉型認識不到位。這些企業改革創新能力不強,多表現為轉型目標和方向不明確,缺乏頂層設計,加上傳統思維和既有利益的羈絆,轉型往往陷于停滯。然而,隨著我國鋼結構市場需求增長弱化,行業流通集約化程度低,流通成本居高不下,行業風險日益加大。產能過剩態勢相當嚴峻。我國作為鋼鐵產能大國,在經濟發展的相當長時期內鋼鐵需求較大,產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,但鋼結構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物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,今后發展重點是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。
近年來,國家大力提倡綠色建筑,特別是“一帶一路”大戰略的全面實施,給鋼結構行業帶來了新契機。著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,意味著對原材料的需求將急劇增加,巨大的潛在市場,吸引了鋼結構企業紛紛出走。以中建鋼構、杭蕭鋼構、東南網架、精工鋼構等為首的企業在國外簽下高達數十億元的訂單。